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地熱分布規律
江西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地大熱能 發表時間:2021-10-26 11:46:23瀏覽次數:4498
江西省位于我國長江中游南岸的贛江流域,面積約170000km2。地勢自南向北、由邊至里徐徐向鄱陽湖傾斜。全省大致可分為邊緣山地,中南部丘陵和鄱陽湖平原三個地形區域。其中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9%,丘陵占42%,平原占29%。山地主要分布于省境周圍,如西北部及西部的九嶺山,幕阜山和武功山;西南及南部的萬洋山,諸廣山和大庾嶺;東部及東北部的武夷山及懷玉山等,海拔一般均在1000m左右。丘陵地帶主要分布于中南部,海拔一般為100~300m。平原地帶主要分布于鄱陽湖畔及贛撫平原,地勢平坦,海拔僅15~16m。
江西省位于歐亞大陸板塊的東南緣,省內地質構造復雜,褶皺斷裂均很發育,贛北和贛中南地區有著顯著的差異。基底褶皺特點為:贛北由中元古界雙橋山群組成近EW和NE向褶皺;贛中南由下古生界及其以前的淺變質巖系組成近SN和近EW向褶皺。蓋層褶皺大致可分為兩大類:贛北的揚子陸塊區由上元古界至下三疊統組成近EW和NE向寬展型褶皺;贛中南的南華活動帶由上古生界至中、下三疊統組成NE-NNE向過渡型和寬展型褶皺。
該省斷裂構造十分發育,規模較大,切割較深且具有長期多次活動和復雜發展演化過程的大型斷裂帶近十余條,主要由NEE、NNE、NE及NW向多組斷裂帶,彼此又相互交叉,形成江西以該類斷裂帶為格架的斷裂構造網絡。其中主要有修水-德安深斷裂、萍鄉-廣豐深斷裂、宜豐-景德鎮深斷裂、豐城-婺源斷裂、遂川-德興深斷裂、大余-南城深斷裂、安遠-鷹潭深斷裂、尋烏-瑞金深斷裂、贛江深斷裂、油墩-東至深斷裂。
江西省已探明的地熱溫泉總共有118處。贛北溫泉區約有溫泉14處,主要分布在贛西北的修水、武寧、銅鼓及贛東北的德興、樂平等縣。贛中有溫泉24處,由西向東主要分布在宜春、宜黃、崇仁、南城、余江、橫峰等縣。大部分溫泉都分布在贛南地區,主要在瑞金、尋烏、龍南、遂川等縣與鄰省交界線附近。
4.1與斷裂構造的關系
江西地熱水形成與分布明顯受斷裂控制,且多呈帶狀分布,無層狀熱儲,一般分布面積較小。江西溫泉出露的位置或周圍均可見斷裂構造,這些斷裂有的是區域性的深大斷裂,也有的是次一級的斷裂構造。據初步統計,深大斷裂帶或影響帶出露溫泉約40個,其中水溫>60℃的5個,水溫40~60℃的20個,水溫<40℃的15個。次級斷裂中出露溫泉約25個,其中水溫>60℃的4個,水溫40~60℃的11個,水溫<40℃的10個。還有的出露在更次一級斷裂帶或影響帶上。斷裂裂隙的存在有利于地下水的滲入補給且為地下水深循環提供通道,可使常溫地下水在深循環過程中獲得地球內部的熱能并轉變為地熱水。
4.2與水文地質的關系
全省溫泉均以構造裂隙上升泉的形式出露地表,表明無論是淺部還是深部,地熱水的形成、分布與出露都受水文地質條件嚴格控制。江西溫泉多出露在丘陵山區相對凹陷部位和山前地帶,山區主要是基巖分布區,巖石本身導水含水性較差,主要依靠斷裂破碎帶或裂隙帶導水和含水,斷裂裂隙的導水富水性控制著溫泉的分布。
4.3與地形地貌的關系
從地形地貌上看,江西的溫泉都分布在山間洼地或山前地帶,山脊或山頂沒有溫泉出露,因為山間洼地或山前地帶有利于地下水的匯集補給和徑流排泄,易于泉水出露,而斷陷盆地的邊緣部位斷裂發育,有利于地下水的滲入補給,這些地方有利于地熱水的形成。
4.4與巖性的關系
據統計,全省在巖漿巖(主要是花崗巖類)或與巖漿巖侵入活動有關的變質巖區,出露溫泉有68處,占溫泉總數的85%,其中水溫>40℃的溫泉有41處出露于花崗巖中。可見江西的地熱分布與巖漿巖,特別是燕山期花崗巖的分布有關。一般灰巖地區的泉流量大,水溫也較低,<40℃,而花崗巖或其他碎屑巖分布區溫泉流量要小,溫度較高。
5、其他
圖1 江西省溫泉與構造體系圖
上一篇 > 湖南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
下一篇 > 山東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