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地熱勘查
工程勘察技術進步與技術政策要點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1-03 13:32:22瀏覽次數:1671
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的體制下,工程勘察包括巖土工程、工程測量、水文地質和工程物探四個專業,其主要業務是為工程建設的規劃選址、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以及工程建成后的運營監測提供技術成果和技術服務。近20年來,隨著我國巖土工程體制的推行和對工程建設要求的提高,從業單位的業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治理與監測的全過程。工程勘察的水平與質量直接影響整個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成本和周期,對國家建設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必須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制訂技術政策,促進行業的技術進步。
我國工程建設的項目多,規模大,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工程勘察行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任務繁重,迫切需要先進技術。同時,我國已經步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法制日臻完善,市場日趨成熟,綜合國力明顯提高,有條件對科技開發予以更多投入。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國民經濟正加速與國際融合,工程勘察也同樣面臨著全球化環境,行業的結構、專業設置、技術標準等,將不可避免地有所調整。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勘察行業加強技術開發,提高市場競爭力,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我國人口眾多,生態脆弱,水資源貧乏,某些區域污染嚴重。保護和改善環境,已成為廣大群眾的迫切要求和國家的重要政策,巖土工程的各有關專業在這方面任重而道遠。
一、巖土工程專業
1.巖土工程應遵守國家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基本建設程序。勘察工作應嚴格按照技術標準,滿足各勘察階段對工作內容與深度要求。必須充分重視可行性研究、選址和初步勘察對工程安全、質量、效益和環境影響評價的重大作用。對于城市中按規劃確定場址的重大工程,也必須留有足夠的前期工作時間,投入必要的經費,論證場址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預測和解決有關巖土工程的難題,為后續工作打好基礎。
2.重視理論對工程實踐的指導作用,提倡“理論導向,實測定量,經驗判斷,監測驗證”的一整套工作方法,逐步做到技術與勞務的分離,改變行業和從業單位的技術結構和成品結構,提高勘察文件的技術含量,加快推行巖土工程咨詢體制,使重大項目的勘察文件和技術服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加強巖土工程量化分析力度。發展天然地基、樁基和地基處理的評價方法,特別是考慮地基基礎和上部結構相互作用的沉降控制分析方法。鼓勵在重大工程中使用物理模型和數值分析,重視模型參數的測定、選用和驗證工作,提供合理的分析結果,加強概率分析、工程經濟分析和風險分析方法的應用研究,提供優化的工程方案與建議。
4.大力提倡和重視巖土工程的檢驗與監測。檢驗、監測與反分析數據,不僅對修正設計、指導施工、保證工程質量、積累工程經驗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發展巖土工程理論與方法的重要依據和基礎,要逐步將規范規定必須進行的檢驗與檢測納入竣工驗收程序。
5.重視巖土工程中地下水問題,加強對地下水貯存、滲流、動態規律及其與工程相互作用的測試、研究與評價工作,提高對基坑降水、人工回灌影響,以及基礎抗浮等工程問題的量化評價水平。鼓勵在城市、開發區和重大建設項目中建立區域性的地下水位與水質的監測網和相應的信息系統。
6.重視對特殊地質條件和特殊性巖土的研究,鼓勵各地區總結地區經驗,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
7.按照國家建設的需要和本行業的技術發展規律,擴大技術服務領域。著力發展環境巖土工程與地質災害評價工作,開拓評價、防治和抵御地震與滑坡等突發自然災害的工程手段和能力,積極參與地基處理、基坑工程、地下空間開發、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污染運移控制等巖土工程評價、設計與治理工作。
9.改進和完善現行巖土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加強系統的分析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同時,應提高系統的集成化程度,在企業內部網的基礎上,以巖土工程勘察的生產流程為主線,實現原位測試、土工試驗、統計、繪圖、報告編制以及項目的投標、預算、結算等工作的資源共享,協調作業。
10.大力提高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改變技術手段的落后面貌。著力提高鉆探和原狀土取樣、室內試驗和原位測試的技術與裝備,逐步實現勘探取樣設備、施工機具等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有計劃地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巖土工程分析與設計軟件。
11、改變我國巖土工程技術標準系列過于龐雜,規定過于具體的現狀,建立整體性和統一性較強的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系列,對重要的技術標準,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具有權威性的包括規范—說明—指南或手冊在內的完整體系。
二、工程測量專業
1.應用衛星定位系統、全站儀及數字水準儀快速建立高精度三維工程控制網,發展先進實用的測量數據處理技術,大力提高工程控制測量的成果質量與作業效率。
2.全面應用數字測圖技術,發展基于全站儀、衛星定位系統、數碼相機等多種傳感器在內的內、外業一體化數據采集與制圖系統。對于大型工程建設場地,積極利用航攝影像、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或使用輕型飛機攝取影像,采用數字攝影測量或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生成大比例尺數字線劃圖、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高程模型及三維景觀模型,為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竣工存檔提供高質量、多形式的空間基礎信息支持。
3.開發和應用基于智能化全站儀、激光、遙測、遙控和通訊等技術的集成式精密空間放樣測設技術,以實現大型復雜工程設施快速、準確的空間放樣測設。
4.應用數字近景攝影測量和激光掃描等技術對大型或特殊工程設施的空間形態進行實時或準實時的精確檢測和完整記錄,進一步研究開發對大型或特殊工程實施動態與靜態變形監測的自動化技術和方法,發展檢測、監測數據的實時處理、智能化分析與可視化表現技術。
5.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設施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等技術,收集大型和特殊工程建設與運營過程的空間及屬性信息,建立工程數據庫和工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為工程維護、維修及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和輔助決策支持。
6.全面推廣有效的地下管線探測技術,建立地下管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8.健全各種工程測量項目的質量安全體系,建立大型和特殊工程測量項目的監督制度,確保工程測量成果的可靠性與完整性。 9.積極跟蹤空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現代制造技術的新發展,密切關注各種工程應用的新需求,開展工程測量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和新工藝的研發,通過繼續教育、學術交流等方式加強新技術應用的培訓與推廣。
三、水文地質專業
4.完善地下水環境評價及預測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提高水環境控制和綜合治理(如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地下水超量開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和地裂縫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與水平。大力開展城鎮與工礦區地下水管理與綜合治理的理論研究。在供水水文地質勘察中,要把地下水與地表水統一考慮,同時考慮污水排放與處理,積極參與污水的治理。
5.開發地下水探、采、灌集成技術。將水文地質勘察與地下水開采和人工回灌工程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含水層儲水、儲(冷、熱)能的調節功能。開發地下水監測、預測和控制一體化技術和裝置,建立水資源和水環境監測系統。加強地下水規劃、保護和管理,促進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6.積極研究和開發水文地質參數測試的新技術、新儀器、新工具,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促進環境同位素與人工同位素的應用研究。同時加大物探手段應用的深度與廣度。
7.積極研制新的水文地質鉆探設備,改進鉆探工藝。提高鉆機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向全液壓、儀表化的方向發展,不斷研制適應不同地層的新型鉆頭及相應的輔助設備。研究開發新型鉆井沖洗介質及循環方式,研究鉆進沖洗介質的凈化及相應設備。研究深井防斜及優質、高效的取樣裝置。發展受控定向鉆探、隨鉆測量、隨鉆測井等新的鉆探工藝及裝備。
9.開發地熱資源。研究地熱田賦存的地質條件及分布規律,完善地熱的勘察技術,提高地熱井的定位精度及開采技術。開展礦泉水的研究、勘察及開發技術。堅持開展地熱田、礦泉水開采過程中的水位、水溫、水質監測工作,建立相應的管理模型,指導開采的合理運行。
四、工程物探專業
2.著重研究各種物探技術方法對不同地球物理前提的適用性,避免濫用。針對一般情況下巖土工程勘察勘探深度不大,但分辨率和定量解釋精度要求高的特點,除推薦使用面波、多道瞬態面波技術與多電極電法勘探(高密度電法)、地下管線探測等方法外,還應加強電磁、地震波成像技術的研究。
3.加強物探方法在地基處理檢測中的應用研究,克服傳統的地基檢測方法在檢測深度和廣度上的局限性。發展土工結構和路面、跑道結構的無損檢測方法。
5.加強適合城市環境背景條件(高噪聲、多其它干擾)下有效的水、油、氣管網測漏儀器的研制及準確定位方法的研究。
6.進一步加強對基樁動測技術的研究,在基樁完整性檢測中,要由定性向定量方向發展;在基樁承載力檢測中,要通過動、靜試驗的對比研究,提高對承載力的測試技術和數據處理水平。
8.工程物探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要注意軟硬件的適用性和采用的數學模型、物理力學參數的準確性和代表性。提高技術人員的應用水平和成果的可信度。
9.對已取得重大進展,技術上較為成熟的物探方法,要積極推動其列入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的進程。
五、工程勘察企業信息化
2.加強企業信息化的基礎建設,保證企業信息化的順利實施。信息化基礎建設應包括:制定與信息技術有關的行業標準;制定企業信息化的規劃;修改有關標準使之更加適合信息技術的應用;根據企業自身的經濟、技術條件,建立、維護高性能且安全可靠的企業內部網。同時,要加強企業信息安全措施,加強信息技術人員的隊伍建設和技術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培訓,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3.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巖土工程信息系統。系統應充分應用先進的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包含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震地質、環境地質等有關信息以及巖土工程數據,在方便查詢的同時,著重提高系統的綜合分析能力,為城市規劃、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地質災害評價、地下空間開發等工作提供技術服務。
4.加快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進程,建立和完善企業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引進現代管理理念,結合ISO9000標準的貫徹,建立以項目管理為主線的生產管理與質量管理系統;實現企業內部財務、人事等系統的整合,做到企業內部資源共享,并向建立工程勘察企業領導決策輔助系統的方向努力。同時,應充分利用企業內部網,為員工的繼續教育、技術培訓服務。
5.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加速信息流通。通過建立企業網站、開通電子信箱等手段,提高企業獲取國內外信息、對外溝通、樹立形象以及進行行業內部技術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6.重視有關新技術的跟蹤、引進和研究,保證巖土工程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強新的信息技術,如三維數字化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與衛星定位系統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企業管理信息化等在巖土工程領域的應用研究。隨時追蹤、引進、消化相關的國外先進軟件及其它信息技術。
六、完成要點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2.研究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面臨的形勢,分析工程建設的新特點、市場的新需求和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改變目前“工程勘察”行業的提法與國際不接軌的現狀,在新的形勢下對行業名稱和業務內容重新定位,加快推行巖土工程咨詢體制。
3.盡快組織編制和出臺工程勘察與巖土工程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的法規或條例,以鼓勵發明創造和技術創新,適應加入WTO后的自我保護和運營規則。探討在有償使用前提下的信息資源共享機制,促進科技進步。反對使用盜版軟件。
4.進一步加強工程勘察市場的管理力度,加強對收費價格的監督,以利于質量提高和技術發展,嚴格單位資質的認證和注冊土木工程師的資質管理。
5.建立土工試驗室的資質標準并開展資質認證;建立試驗員和鉆探描述員的持證上崗制度;完善原位測試和工程檢測的計量認證(CMA)制度。
6.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全面質量管理,推行工程勘察及巖土工程審查制度。
7.加大工程行業的科研經費投入,鼓勵大院設置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機構。
8.加強和完善優秀工程勘察項目的評選工作,鼓勵勘察單位和勘察人員技術創新。
9.大力提高勘察和巖土工程行業的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優化專業結構和人才結構,建立和完善對優秀人才的激勵機制,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完善工程勘察大師的評選辦法,特別重視培養年青的學科帶頭人。
11.加強與國外和境外同業之間的技術合作與交流,通過市場調查、技術合作等手段,積極開拓國外、境外市場。
上一篇 > 地熱勘察、地熱鉆井、地熱利用互相的聯系
下一篇 > 西部地區地下水勘查綜合物探技術方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