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2024中國自然資源科學大會在我校召開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4-10-22 09:12:06瀏覽次數:178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大熱能:10月19日,2024中國自然資源科學大會開幕式在我校弘毅堂舉行。大會聚焦“傳承地學特色創新自然資源科學技術,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長江發展新格局”主題,以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設21個分會場、2個區域發展論壇、4個專業性論壇,為與會代表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
大會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和我校主辦,我校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自然資源部國土碳匯智能檢測與空間調控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區域生態過程與環境演變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承辦,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我校資源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協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軍,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焰新,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長成升魁,我校黨委副書記王林清,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封志明、濮勵杰、鄧偉、楊紅生,執行秘書長沈鐳,學會支撐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生林、副所長江東,湖北省科協副主席孫擊翔,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科技發展與對外合作處二級調研員劉波,以及8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代表出席大會。開幕式由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紹強主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夏軍,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紹忠,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焰新,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長成升魁,我校黨委副書記王林清,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封志明、濮勵杰、鄧偉、楊紅生,執行秘書長沈鐳,學會支撐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生林、副所長江東,湖北省科協副主席孫擊翔,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科技發展與對外合作處二級調研員劉波,以及8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研究生代表出席大會。開幕式由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紹強主持。
成升魁致開幕辭。他表示,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成立41周年來舉辦的各種學術活動,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國家資源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決策做出重要貢獻。他指出,當前湖北省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本次大會聚焦“賦能長江發展新格局”,就是要匯聚資源環境科技領域集體智慧,助力湖北發揮資源文化和區位優勢,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他倡議,大會要回歸學術本真、展開學術討論、提倡學術爭鳴,使與會者有所啟迪,有所收獲。
孫擊翔致辭。他表示,自然資源是生存之基、發展之要、民生之本、生態之依,本次大會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區域協調發展、海洋強國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開展交流研討,期待各位專家深入開展學術交流和學術推廣,共同助力全國自然資源科技創新。他指出,湖北省科協作為湖北省委省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將持續打造科普湖北、科創湖北、科技湖北等品牌,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布局,不斷加強與高校、企業、學界等交流合作,共同為促進科技繁榮發展、科技人才成長貢獻智慧和力量。
王生林致辭。他表示,2024中國自然資源科學大會對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引領自然資源科技工作者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他指出,作為學會的支撐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將一如既往支持學會工作,共同推動自然資源科學事業取得更大進步,成為服務、引領和支撐我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研究戰略科技力量。
8位專家學者應邀作大會主旨報告。夏軍、康紹忠、王焰新分別作《數字流域及長江模擬器研發與應用》《現代農業發展趨勢與智慧高水效農業》《美麗中國視角的地下水污染控制》的主旨報告。南京大學黃賢金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雒昆利研究員,王紹強教授,江東研究員,廣東國地規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席總裁張鴻輝正高級工程師分別作《強農惠農富農與自然資源價值實現》《表生環境中硒的分布富集規律以及環境健康效應—并論我國硒資源開發利用的關鍵科學問題》《自然資源關鍵要素監測技術及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資源安全研究》《科技創新賦能自然資源新質生產力構建的企業實踐與探索》主旨報告。主旨報告分別由濮勵杰、鄧偉、楊紅生主持。
作為大會的重要學術活動,第17屆全國資源科學研究生論壇、第16屆全國資源學院院長論壇、第12屆資源期刊論壇以及第4屆資源科普論壇于10月18日、19日舉行。大會21個分會場及兩個區域論壇于10月20日在我校舉行。
據悉,自2004年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已舉辦20屆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學術年會,2023年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學術年會更名為中國自然資源科學大會。近年來,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在弘揚科學家精神、倡導優化學風作風、發揮決策咨詢服務國家戰略、打造優質科普陣地、助力青年人才價值實現、推動自然資源領域產學研各界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建設性對話方面組織開展了大量活動,開發和培育了一批優質學術科普品牌,有力促進了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和國家及地方生態文明建設。
上一篇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堅持“五通融合”,全面實施立德樹人工程
下一篇 > 地大熱能:海內外攜手,共探地熱發電新未來